贼入空室(3-4-3)
(一)公案本文
僧问潭州龙芽山居遁证空禅师曰:「古人得个什麽便休去?」
(
识起迷情於石霜师七去法中之「休去」一法,古人得个什麽便让一切有为法法寂,他到底悟入何境界?)师曰:「如贼入空室!」
(
悟入本体空相时,所有一切窃取功德之贼,夫复何得?经云: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 !)
(二)玄祥释解
1. 前言
修法空智果者,定要对我空智的修证有所体悟,迨分别我执破灭,则俱生我执将灭矣。同时亦得对分别法执进行围剿,始能得初步的解脱。所谓分别我执、法执者,是今生所熏习者,自妈妈肚中出生起,吾人均是在学习、认识事间的一切事物,每个家庭业力、福报不同,孩童所受教育不同,及长未能修佛法解脱道,继续造业无量,这些都是今生熏习入八识心田中者。
修行要断此等分别我、法二执习气较容易,只要从禅修中,悟得真心,入有觉有观之境界,不认贼为父,即能慢慢转自己个性习气。但对於俱生而来的我、法二执,要待行者悟入心的深深处,见到阿赖耶识本来面目後,始能好好用功连根拔起,去掉无始劫来所熏习成的潜在习气。
修证法空要有次第,一者要用绝对空的知见来修,抱着经文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」来破解一切真假诸相,始能超越一切业的纠缠。待悟知法的真实後,次而再以相对的空来面对一切生灭业缘。因已证得初步解脱知见,得知法的真实,且已练得一身武功、定力,智慧也已成熟,此时当得悟知体空、不黏的道理。如此法起是因贼入室而有,但因自心已不黏,当得自在无碍。贼入室来,当无所得,亦无功德可坏。
2.
释题本公案名为「贼入空室」,贼者五根门头与前六识者,照道理讲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识等五,是仅能认知相对的尘境,依次为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法尘境,似不会造业,但因第六意识不净故,连带也使前五识所知境带有为之染法、不净法,是故也会与第六、七识同流合污。到第六、七意识被调伏後,前五识始转为清净,而不再具有染业之累。
吾人造业均透过五根门头,待根、尘、识和合成触,产生觉受,起忧喜、苦乐想,起七情六欲情见,故依此染法造无量无边之业因。古僧大德云,贼入室窃取无量功德。行者何来功德,盖因行者修六度,布施、持戒,修忍辱法,积有无量功德。但因不知修心道理或修德不力,随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等五盖再造业。造业者系透过五根门头,使六识妄执为业,造业後窃取原有功德。
若行者修到一个层次,能入无为的修证,得无有所谓功德不功德。因依无为法修故,先空得我身,再空心,再空性,再空法,如此证得诸法空相,无一丝一毫微尘,贼纵入室,亦将无所得。
3.
语体文解石霜禅师说:「如贼入空室!」禅师说,行者要修到空、无相,有如贼入室将无所得偷。当然行者要修到此境界,先得用舍识用根,对诸外境能如如无碍。再求破色身、黑漆桶後,悟得八识法尘,再修入心的深深处,即能证得我、法二空理,到此境界,行者即可休去。有僧问潭州龙芽山居遁证空禅师说:「古人得个什麽便休去?」古代修行者在修行中,得个什麽境界或悟知什麽道理即休去。
此处当先要了解,此僧何以用「休去」这名词,又「休去」是什麽意思?按语说:识起迷情於石霜师之七去法中之「休去」一法,古人得个什麽便让一切有为法寂,他到底悟入何境界?
首先当看唐代石霜庆诸禅师,他开示学人时,常说七句话语来勘验学人,因他认为学生应具备有此七句所述的功夫,因此七句中,每一句均有一「去」字,故称为「七去」。所谓七去法者:(1)「休去」,可说放下一切行为、修法,得自在无碍智。(2)「歇去」,可说泯绝身与心,能与所两者对一切的对待法无分别相。(3)「冷湫湫地去」,可谓去除一切迷悟凡圣之热恼,而入清凉之地。(4)「一念万年去」,可谓能入甚深禅定中,不起心动念,此定中起一念时,即已过一万年矣。(5)「寒灰枯木去」,可谓心大死一番,有如寒灰、枯木,了无生气。(6)「古庙香炉去」,可谓色身依旧,法尘散尽,去除一切执着。(7)「一条白练去」,可谓证得清净法身,可有能力化作一条白色光芒如练,射入虚空去。
按语说:悟入本体空相时,所有一切窃取功德之贼,夫复何得?经云: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 !证得空者只是回复原有的佛性,并无所得,故能证得空、无相,有所得者是世间禅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