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tus1.jpg (8966 bytes) 点成金铁(3-5-3)


 

(一)公案本文

僧问杭州龙华寺真觉灵照禅师曰:「还丹一粒,点铁成金;至理名言,点凡成圣,请师一点!」

(识起迷情於至理名言,希望禅师能说一句而使其悟入。)

禅师曰:「还知齐云点金成铁麽?」

(师不言点铁成金,在我弘化处仅言点金成铁,师欲破其分别法执。齐云者师弘化之山名也。)

僧曰:「点金成铁未之前闻,至理一言敢希垂示。」

(师已点出其习气,犹不明悟,尚在铁金、金铁中分别妄想执着,素非良马!)

师曰:「句下不荐,後悔难追!」

(至理一言已示,汝尚不知荐引,奈何!)

 

(二)玄祥释解

1. 前言

现在讲开悟行者首要去分别心,求平等性智,我们常在现实人生中,看到什麽就执着什麽,未悟者常要对一切法无所住,悟入者更要知道真如本不住一法。真如是我们的体性,它本自不黏、无住,不会执着一切相,就像一面镜子,镜子仅会照境,不会住一切法相。就把真如当做一个心镜,心镜就像镜子一样,有什麽相来的时候,它就照出什麽相,譬如说一个人现在你的心中,它就现那个样子, 是照後能不住境起分别而已。

那什麽叫「住」?所谓住就是你对人、事、物照後加以主观的意念,譬如你说这个人像画得不好,因为没有画眼睛,为什麽人像一定要画眼睛呢?这是你住相,你看进去了!如果你不看进去,人就是人,我管你啥!或者面对人时,心起这个人长得太矮、太高、太帅、太美,...,起了这种心都是你主观意念的反应,这就叫做「住法」,此与真如佛性所具有的 照後能以空体面对一切境,无住、无黏、不生灭的功能,是不一样的。

「照」是镜子的本来功能,心镜照了以後产生心意念(第二念),就会产生没完没了的念头,那是我们内心的习气毛病,如果能够照一切境而不执一切法的话,你就是解脱了。照的境当然是有好、有坏、有善、有恶、有喜欢、有厌恶等等的境界都有,好的你当然心很平静,没有挂碍;坏的你就产生害怕、厌恶、逃避的心都起来了,这就是凡夫的境界。执着好的境是不对,执着坏的执境也是不对,因为都是住在法位上生心。圣人者就是什麽事情都能看得开,根本就没有一切相的分别。

为什麽凡夫看不开呢?因为还有习气、心病,还有好、坏之分别心,喜欢什麽,当然就认为是好的!讨厌什麽,当然就认为是坏的!有好、坏的心产生就是「住法」,那就无法解脱。所以你修证到对境不起分别心的话,本体空相就会现起,佛性就会显露出来。学习没分别心是修不住法的第一个阶段,也是修空观目标的手段之一。

先修没有分别心,再来才能讲平等性智,碰到一件事,不要一下子说这个好、这个坏的,起分别心,如果起了这种心的话,你就没有办法悟到平等性智,没有证到平等性智的行者,心一定还有什麽病,这不是心脏病的病,而是心病,是我们的习气、毛病,这个习气还有时,给你好的,你就执着,给你坏的,你就厌恶,好坏是你心的分别,本来一切境没有所谓的善恶、合不合理,若能无此等好坏念头的话,慢慢的就没有分别心了。刚开始修行的人会分别人、分别事、分别物,若在过程中,善、恶、好、坏、美、丑都能去掉的话,你就证得没有分别心,也就是得到平等性智了!

什麽叫「平等」?不管好的、坏的都是一样,善、恶一样,顺、逆一样,忧、喜一样,苦、乐一样,这就是平等性。修行的人对身心的一切状况,心里也许会执着色身、心里的善恶,故要学习去分别心,得平等法。「平等性智」就是你不喜欢执着好的,也不讨厌不好的,心里面对好的事情不生喜欢,对於忧愁的事情也不会忧愁,所以好坏对你来讲,好像都一样。要这样修呀!

我们一般人都喜欢好的,我学佛、拜佛就要求家里平安、先生事业都能够如意、升官发财,小孩能够考上大学,...,这些概念会造成我们的执着,这样就没办法修解脱道。

学佛跟信神教是不一样,神教就是你拜他、供养他,那他就会保护你,使你发财或中六和彩,..,给你什麽好处。而我们学佛法是要求解脱,跟信神教者是不一样的。如果说你拜观世音菩萨,要求观世音菩萨给你什麽的话,那跟神教并没有两样。当然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,你有所求、一直祈求他,他也会满你的愿。但是如果你从头到尾都是这样在求什麽的话,你就没有办法证得解脱,因你依赖性太重了。因你喜欢好的,喜欢顺的、有利的,不喜欢坏的、逆境,这样的话你的分别心就是很强,那怎麽证到解脱?

这段公案是去分别心,求平等性智,我们在现实人生中所看到的,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,最好不要去用心,不要用心去对那个境,所以对境可以知,但不要用心,如果不知的话,就跟木头一样,譬如说我可以听你讲这句话,假设是骂我的话,我听是听了,不会生气,不执着,等於是说分别的觉知是有,但是我没有习气相应,能这样的话,第一阶段成就了去分别心、求平等性。以禅宗来讲的话,第一阶段修到去分别心,就是说把心控制得死死,怎麽死死的呢?就是要悟空,修行第一个阶段就是要入空。

「入空」讲起来容易,但是要做到很难,如果真能做到的话,你就有解脱的定力,也就是世间的一切善恶、顺逆境界都无所谓、不在意,我们今生能证到有馀涅盘是很不错,就是说你内心还有烦恼的种子还没灭,如果灭的话就成佛了。我们烦恼种子是有,但是起现行时,不会挂碍,我们常讲 我没事,不挂碍任何事,但偏偏你对某件事挂碍着,公司的事情,或是家里小孩的事、另一半的事,..,表面上很清净,没有挂碍,但是在打坐较清净时,还是冒出来了,这表示你还是有挂碍,为什麽?因为我们心有烦恼的种子,理智力比较强的时候,对内心起的念头还是可以控制,但是不执着,为什麽会起这个念呢?因为你潜在的阿赖耶识还在执着它,阿赖耶识才是我们轮回的种子,不是我们脑筋里面很清楚的时候,说我不在乎、不挂碍,但当念头起的时候,你就被念头控制,一直执着所挂碍的事物。在现象界生活起居的人事物中,我们都要学习平等,不要起分别心。

要学习解脱,第一个要素就是世间所看到的一切事,不要去强分别,这样才有办法来练你的心对一切境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,但不加以喜怒、哀乐的心来分别。

 

2.释题

本公案标题是「点成金铁」,「金」是我们所喜欢的,「铁」价值比较差,一般人都希望把铁变成金,把不好的变成好的,化腐朽为神奇,这是一般人的执着!但金与铁之间哪个比较好?金较好,是因金较稀少,其实其功用也没铁来得有用,只是因稀少美观,才被用来当有价值的物质,金铁在本质上并无分别才是。

正的佛法是讲解脱道的,没有证到解脱,就是没有入门,所以我们说「点成金铁」,一个人是要把铁点成金,是心里面有所执着。师父却不依他的理念,师父他偏偏要把金点成铁,为什麽师父一定要把好的变成不好的呢?师父是要破他的分别执着。其实,金跟铁本来都是金属,为什麽会说金很有价值呢?都是人们制定出来的,因为金比较少,所以物以稀为贵,金又会发亮,你觉得发亮很好,如宝石、 石的光可以反射,反射力量不够的,就不好,那是我们的分别心在作祟。

铁跟金之间似一个有价值、一个价值较差,也等於说我们把铁看成不好的,或者是在现实人生境界,逆境当不好,所以要把它转成好的、转成善境界,有这种心的话,就代表我们的心还有挂碍。譬如说我们身体有病,病就病了,看医生、去治疗,但是心要坦荡荡的,看病归看病,不要一直说:「唉!病赶快好呀!」病要好,要有善业来转才会好,所以只要该做的都做了,心里坦荡荡,不要去执着善境、逆境或病不病的,这样的话,也可以在逆境之间学习自在、解脱。我常说要学得解脱,一定要在逆境上学,如家境不如意、事业不如意、身体有病、..,等等境界去磨练,没有磨练就成不了金,成不了解脱之见。

如果听听说法就懂了,此种懂有什麽用?做不到呀!如果你不必去听,但是你知道怎麽去做,在逆境里面的心,好像跟在顺境一样那麽坦然,那就做到了解脱。所以佛法是在世间觉,世间本来苦痛一大堆的,在世间里面求得觉悟、求得解脱,如果离开了世间,你说你能证到解脱道,那是不可能的。

如果是没有这种认知的话,认为打坐可以入定,一能入定就不得了了,其实这跟解脱没直接关系,你在禅定之间有定力,但是一出定就没有现实的解脱力了。像世间禅一入定可以好几年,甚至好几百、千年,如现在大陆某地还有在定中的行者,他的头发长得穿过叁百年的树干,可见他入定几十年了!此等世间行者,定力是有,但是一出定来,心对一切世间法是不是看得开?不见得,所以这是世间禅不究竟的地方。

我们学佛法在求「世间觉」,那一定要入定吗?不一定!就是在待人接物及起居生活之间去磨练,磨练对一切境都不执着的话,真如的体性就现起了,可以应对任何境,但不被那个境所粘,要练到这个功夫的话,你就能解脱了!

其实诸物在本体都是一样,菩提树跟苦练树的叶子在本体里面跟诸佛菩萨都是一样的,以男女来讲,只是你的业力出生为男,另一个业力出生为女,其实他们的本体都是一样的,本体来自於一样空无的体性,业的感召才出生为男或女,出生为这一类或另一类,世间的所有事物都一样,无情众生也有很多种类,但本体上都一样,所以本体本无别,你一直在这里分别的话,那你不是执着吗?

学佛法就是要超越现象界里面的分别,看到这个能体悟是空无呀!那你就超越了,当然你要证到空无,就要去掉内心的善恶、美丑的执着心,贪、 、痴、慢、疑种种毛病要断,能证到空无的心,回到本体,业力再来牵扯的时候,你还会去受生吗?业抓不到你!若没证得解脱神通也没有用,神通 不过业力的。目犍连尊者是世尊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,但还是受业力所报而死的。神通度化众生并不好,会误让众生学习神通,而忽略证得解脱。如果你学会了五通,但做不到漏尽通的话,那是白来人间一趟,你可以没有其他的五神通,但今生漏尽通一定要证到。

漏尽通的修证,是要学习进入空无的体性中。空无的体 我常划一个圆圈来比喻,这是代表圆融,没有枝枝节节的业可以给人家抓住,有枝节的话,随便一个业来就可抓住你了,现在你练得那麽圆融,又是空,又是无,又是无住,...,所以业抓不到你,怨亲债主来也抓不住你,所以开悟者第一阶段要学习的,就是不管内心的好坏,都能不去执着。

 

3.语体文解

僧问杭州龙华寺真觉灵照禅师说:「还丹一粒,点铁成金;至理名言,点凡成圣,请师一点!」「还丹」就是古时候练丹术所生产的物质,可用来生产某些特定的金属。依现在的科学来看,炼丹是没什麽了不起,这个会还原,那个会氧化,或怎麽样的,在化学或生化学里,都有很好的成就了;但在古代,科学不发达,就有术士能做炼丹的工作,把金银、铜铁什麽的,可以让它们分离出来,然後做成丹丸。还丹一粒,以现在科学来讲,是一化学物质,如催化剂等加进去的话,就可以把铁质分离,金质留存,如果铁矿内还有含其他金属,现在是可以加入某些化学物质,让铁归铁、金归金地分离出来,这就是「点铁成金」,在古代就有此技术了。

此僧是修行人,当然意不在金铁,「还丹一粒,点铁成金。」只是一句引言;其真正意义还是在「至理名言,点凡成圣」。僧问禅师能否给一句至理的名言,把参学的凡夫转变成圣人。如果禅师能把至高无上的道理,用一句话来讲得清清楚楚,就能使一个凡夫马上悟道,由凡夫变成圣人了。

所以此参问者犯了几个毛病,在铁跟金之间执着,在凡跟圣之间分别、执着。禅宗古僧大德尝言:「把断要津,不通凡圣。」能去凡入圣,已是有大魄力,能不通凡圣,更要有很大的魄力,就是说在开悟的行者,在紧要关卡时把守住,不要落於凡夫地,也不要住在圣境里。做圣人不是很好吗?真正的大圣人是什麽?是凡圣两个一体,这是大乘里所讲的圆融。刚刚讲的「悟空」,是修行的第一阶段,「圆融」是修行的第二阶段。悟空是执空,还有一个执着,如果不执着、空了,入空再回有的话,要「空有不二」才是圆融。「有」就是体性可以知一切法,但是面对那个境,不去执着它,这是有「空」的境界,但也有「有」的体悟,这样才是「空有不二」的圆融境界。亦即是以空的体去面对不空的境界,而能没起分别心,这是佛法最圆融的境界。

不通凡圣,不落於凡,不住於圣,现在我们这位大德他喜欢金、喜欢圣,所以执着就在这里 「金与圣」。我们按语说:识起迷情於至理名言,希望禅师能说一句而使其悟入。

灵照禅师说:「还知齐云点金成铁麽?」「齐云」就是灵照禅师弘法的地方,你要「至理名言」,好做「点凡成圣」的事,但禅师却说点铁成金事我不会,但我却常做点金成铁的勾当。因此,禅师说你知不知道「齐云」这里,点金为铁的法倒有,却不去谈点铁成金事。禅师为什麽要这样讲呢?是要破掉此僧对金、铁之间的差别相,不好的要变好的,如果你真开悟的话,当下就有佛性了,就能有「无分别」的体知,但是一悟到佛性,习气毛病却还没有断尽,故也成不了佛,若不舍一切法,是会迷失掉的,像世间禅者一样的认知,这叫做「悟後迷」!

有人问:悟了,怎麽还会迷呢?因为内心不清净,但自己不知要断此不净之心意念,而专搞些怪力乱神事,故悟後迷的一大堆。悟後,就是要去把我们内心不清净的要去清净,他没有去做这个功夫,没有去做「倒垃圾」的工作,所以悟了以後却迷失,迷失在贪、 、痴、慢、疑里,尤其大部份迷失在贪上面,贪世间的种种名利。所以悟的人要舍得到不能再舍,不好也好,好也好,要破世间的一切相,才能有成就。

修佛法难吗?也不难!我常常讲的,好的境界要舍,不好的境界也要舍;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要舍,世间的一切不如意的事也要舍,舍到不能再舍的时候,那内心的不清净也会变得清净了。内心清净了,也不执着了,这样的话怎麽不悟道呢?

开悟以後,能不能悟道?「入道」与「见道、悟道」是两回事。行者开悟时是入道之当口,而悟道是见道。入道而见不了道,就是悟後迷,会卡死在半路上。以证到初地菩萨地者来讲,就是已入欢喜地,可说是入道了。开悟的行者是进「入道位」了,但还没有见道,见道即要能见自心、能控制自心,也就是要到第四地 慧地才能见道。

入道不如讲「见心」,这个心有「真心」、「妄心」两个层次。为什麽说你还有另个心呢?因为一个真觉的心能觉妄执的心,故说有两个心,这是入道位行者的状况。此时行者的心还不清净,所以才能觉有两个心,如果心清净就是空体现, 是有个觉知心,那还会有妄心呢?故行者最後仅现一真觉的心,所以见道不修道就会迷在半路上,妄执世间一切法,谁对谁错,虚论佛法,如此不能脱黏,以妄心为自心,越走越远,也就是悟後迷。

从初地欢喜地起,入二地是离垢地。开悟後是欢喜地行者,再来就是要远离内心不清净的污垢,一定要慢慢把它去除掉,所以心要清净,能清净是离垢地。心不净去除後,心就会发光;所以离垢後,也就是菩萨第叁地明地(发光地),心会发光跟世间禅一样,世间禅有的修得也会发光,金光、红光、百宝光、...,但会发光没什麽了不起,为什麽?因为那是叁地菩萨而已,叁地菩萨还在世间位,到四地菩萨 慧地也是世间位,等於是世间禅定中的色界天禅定。

行者若能修佛禅、解脱道,心除会发光外,慢慢地你就有智慧,这种智慧像什麽呢?像火焰一样能坏一切的烦恼,所以四地菩萨称为焰慧地,焰慧地是来自於外境无黏,内心清净,那就要有智慧才做得到,有智慧能做什麽?在烧掉我们内外在心的烦恼,像火烧的智慧一样,是 慧地菩萨。

再来是什麽地?在四地的时候是见道位,有智慧烧掉烦恼,其实这个智慧是什麽?是来自於「空」!我们说:修空有两个层次要去做,第一阶段我知道这法本来是不真实的,但是我内心还是会执着好的、喜欢好的,坏的我不喜欢,这种心态还有,但你做不到无住,所以这时候就要用心念来超越它,心念来自於你所学的佛法,或者所念的经文,如果超越这个的话,即能观一切相都是空。

第二阶段是回凡、回有相,但不执着,所以真正做到这的话,是得第二阶段圆融的修证,能现有相而不执,这就是佛的境界、菩萨的境界。

回到本文,灵照禅师说:「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?」「齐云」刚刚已经讲过了,是灵照禅师弘法的道场,师不言点铁成金,为何言点金成铁?主要是在破参问者的分别心,他认为铁不好,凡夫不好。其实,证悟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你要升天或要往西方极乐世界,因为他没有这个观念,出生为人也很不错,但这个人是看得开一切事情,所有世间的一切相都看得开,既然看得开的话,就不会在意要进入涅盘,要进入那个空无的境界,就是在世间有相之间也活得很好,过得很舒服,这才真正的解脱。

不要说:现在我在打坐,不要来吵我。那你打什麽坐?你说:在人世间很吵杂,要到深山修行。那修什麽行?没有人来吵你,修什麽?就是因为我要修行,所以要走入人群。我们看很多大道场,其弟子在第一阶段入门,就是派到第一线去磨练、修行,有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,心里会嘀咕:派我去卖东西,或是派我去跟那些有信教、没信教的人磨菇,还要听一大堆好的、坏的 话。要去面对这些来修行,其实这有很大的好处,面对这些人时,能自在才是心已调伏。

对着境界去修行,你到底有什麽心态?这个家伙这边看看、那边摸摸,到底他买或是不买呢?心烦不烦,你有没有起不耐烦的心?起的时候能够马上警觉,告诉自己不要不耐烦,那你的习气才会慢慢转过来;你到深山里面去,野花、野草、小鸟也不会吵你,心情好的时候,没有挂碍,鸟叫声很好听呀!如果刚好来了一封信说山下家里怎麽样,心不清净又起烦恼的时候,鸟叫声听了也会觉得很烦,所以心对境到底烦不烦要你自己来决定。

你如果没有分别心的话,圣也好,凡也好,金、银、铜、铁看起来都一样。看得开的话,钻石跟石头还不是一样,石头凹凹凸凸又没光泽,钻石有光泽,你当然是喜欢钻石。不讲和石头比,就以5克拉跟10克拉的钻石比较,你还是会喜欢10克拉的钻石,这是我们对着这个境的执着。

如果你看得开的话,所有世间的一切相,钻石也好、石头也好都是一样。真正修行的人不要去带一大堆的东西在身上,这边是钻石,那边是玛瑙,..,你执着这些有相的话,你的价值观还有很多好的、坏的分别,就是分别心还有。你说要求得解脱,就要把一切看成一样,没有高贵、没有卑贱,金、铁本来是一样,这样你才能慢慢能对世间的一切相,不会偏於好的、贵重的执着上。如果有一天闹饥荒的时候,你用钻石跟人家换一颗馒头,人家可还不愿跟你换,你看那时钻石到底还有什麽价值?

我们内心要求得解脱,要先对世间一切好、坏的事情慢慢调至平等,不要有那麽大的差别相,要你一下子改变成没差别相,那是不可能的;没有差别是回到空的体性,是有点圣人的味道了。

佛性间有一个根本智,有一个後得智。根本智就是如来体性,开悟行者开悟时,也就是打开本来,此时根本智就会现起,照道理讲,就有自性清净的能力,应会起神变。但初开悟者为什麽他起不了灵通神变,为什麽他不会像释迦牟尼佛、观世音菩萨一样的能有千万亿化身呢?因为根本智还被微习污迷而不清净,菩提智慧是有,但习气毛病还很多,所以要把习气毛病断尽,根本智才能够完全显现出来,根本智才真的发挥出来,根本智是从那里来,是从空的修证而来。

空体能现焰慧智,像火焰一样可以化掉一切的烦恼,用什麽化呢?用根本智就是我们的悟空,所以说我们有五眼---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佛具足这五眼,我们本具足了肉眼,你修到天眼通就具足了天眼,天眼不见得会具足慧眼,修佛法的人具足了慧眼,慧眼是由空性起用的,所以你如果能修到不执一法,你都放得下了,对一件事情的判断,你会觉得很奇怪---为什麽我会有这个能力?那是从「空」产生了「慧」,这个「慧」是初步的定力而已,还要神通变化的话,要从法眼开始,所以法眼是一切法的起源,知道怎麽来怎麽去才会用法,会用法才是回到後得智的修证。

为什麽根本智得到不会起神通变化呢?因为你没有後得智,就是差别相的悟知。譬如刚刚说的差别相要断掉,要没有分别心,那是要修入空的第一阶段,等到你真的悟到空後,又回到世间的差别相,有差别相就是得到後得智,後来得到的智慧,故根本智先得,去习气、毛病後即能得差别智。一得根本、差别智就会起灵通变化。

为何你没有妙观察智,为什麽?真入空体後根本智得到了,你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都会有灵通,什麽灵通呢?眼睛可以看,这个人有什麽病,那个人有什麽烦恼,你都看得很清楚,这是要用差别智去观照而後得。但最初是要去差别相,悟得空、无相才能得差别智。

初悟道者学习没有差别,都是空空的,空掉了一切相就没差别相。悟道行者看人世间每个人的业力不同,一定有差别相,以清净的空体再回过来,看世间的一切相产生的差别,你就会起灵通觉知,这种通是从你自己内心佛性自现的,不必学的,若一切法要从外去学的,就都不是佛法。

自性可以现一切法,我们拜忏有时要发四弘誓愿,「自性众生誓愿度,自性烦恼誓愿断,自性法门誓愿学,自性佛道誓愿成。」自性还有法门吗?有的!一切法从你自性生,要不要人教?不要!那为什麽我还没有呢?是因为你身没通、心没空,空不了一切境,挂碍这个、挂碍那个,根本智没有得,怎麽能得到後得智呢?所以根本智要证到空,空就是现在还有的分别相要灭。

现在我们在讲分别,不要起分别,分别相要灭,如果空是慧的根本,那产生後得智时,法眼也就具足了,法眼比慧眼还要高一级,也可以讲圆融的,空有不二的境界,那五眼都有就是佛的境界了。

佛具五眼六通外,还有天眼明,不是天眼通。天眼通、天眼明的差异为何?天眼通就是行者在起心动念时那个境才现,我想到玉皇大帝,忉利天宫就现出来, 皇大帝就在忉利天宫里面,想到地狱,地狱就现,想到阿弥陀世界,阿弥陀世界就现在你心中,也就是说有所想才会现起。而天眼明是佛的境界,十方世界、十二类众生无时无刻不在佛心镜、心湖中,不用故意 照才会现的境界。

要搞清楚天眼通、天眼明,与时下的阴阳眼是不同的,阴阳眼不是通,能看到鬼神是什麽通?那是眼睛的光波改变而已,可以看到鬼神不是天眼通,像猫、狗的眼睛都可以看到鬼神,难道它们也有通。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两位明星在谈论,有位养了很多狗的人,因生病住院治疗,有一天他养的狗一直狂叫,邻居觉得奇怪,现在是正午1210分为什麽狗会叫成那样子呢?就出来探看,看到那些狗是对着虚空狂叫,後来医院宣布它们的主人是在1210分时往生,他们是看到主人要走了才叫的。

这是眼球光波改变就可以看到另类众生,你有打坐修行也可以,眼球改变可以看到非人,甚至於跟诸佛菩萨一样,但这还不是天眼通,天眼通是一定可以上观天上,下观地狱,还有可以看到其他的世界,那才真正的天眼通。

天眼明:佛有天眼明,不用起心动念十方虚空众生及一切事物都在他心中,那麽多的众生有清净,也有不清净,天天都做那麽多的事,知道了都放不开的话,那不烦死了!所以佛之所谓佛,因为所有十方虚空众生都在他心中,而能没有挂碍,你看多清澈呀!诸法都不执着,善也是善,恶也是恶,对他来说都是一样。

回到公案本文,此僧大德又说了:「点金成铁未之前闻,至理一言敢希垂示。」你说把金点成铁这句话,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,只有听人家说点铁成金,那有点金成铁的呢?那禅师请您把这句话暂时放下、不讲它,不要跟我扯点金成铁的问题,但此僧大德却执意希望禅师能把最重要的一句话,也就是可以使凡夫转成圣人的那句话,快快地讲出来。

禅师讲了没有?早就讲了!你需要的就是要「去掉分别心」,我是跟你讲了,偏偏你不懂,还要跟我扯这一句「至理名言」,你的毛病是很会执着一切相,执着一切好的东西,不屑一顾坏的东西,那怎麽解脱呢?

在世间法里面追逐达官显耀、拍马屁的,甚至於锦上添花,你都很乐意去做,对於那些雪中送炭的却不屑一做,这是分别心太重了,修行怎麽修得好呢?高贵的跟卑贱的本都一样,所以修行人常常能对一些老太太,尤其是送公文及倒茶水的老太太特别好,他也对你特别好。偏偏对总经理、董事长也一样,他们也没什麽了不起,还不是跟工友一样是一个人。为什麽祖师大德们在修行时,都是不依附权贵?你当大官,跟我没关系,如果真的要强徵召他入宫,禅师就会死给他看,入灭去了,不屑去跟这些权贵为伍。

他们当官是福报好,荣华富贵有,但是他们的事跟我没有关系,看成跟平民一样,在我内心里面其实也没什麽高贵不高贵。又如清道夫,你有没有一视同仁看待他呢?把他看成也是一个人,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,那蚂蚁蟑螂也看成跟我们一样,要尊重他的存在,也就是现在的口号「尊重生命」。地检署叶主任讲:我们组长提出两个口号,当然心灵改革是李总统提出来的,「尊重生命」可能跟白晓燕的案子有关,尊重人的生命就不会乱杀人,然後就是「关怀社会」,把爱心推出去,如果心里还有看高不看低的话,要改一改,看低、看高都要一样。

如果你没有依附权贵,那就要耐得住寂寞,升官没有你的份,考绩甲等没有你的份,你气得跳脚,没有心甘情愿,但要体验这是因果嘛!你一直去依附权贵,当然你可以得到升官、考绩甲等,但是你修行就会交白卷,心没有坦荡荡。一得一失很难讲,要看你的价值观,你认为我在修行求解脱,对境心很烦,就要接受你所做的一切决定,因为那是个果!

我们按语说:师已点出其习气,他的习气在那里呢?在高贵、卑贱,金、铁之间打转,在凡夫定要转为圣人间打转。其实我们很多祖师大德己经讲了,你就是成圣人以後,身体还是那个身体,彼此五蕴身都一样的,你还没悟入以前,五蕴身跟得道以後的五蕴身是一样的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,到底是圣还是凡都是一样!只是内心已得解脱。若行者内心不执着有相,看起来能都是一样,就是已突破分别心了。

灵照禅师就说了:「句下不荐,後悔难追!」我跟你讲的那句话,如果不好好的去思考,不好好的去用功、去做、去见习,那後悔也没用。世间的一切人事物,好的、坏的都要去掉分别相,此僧还不了悟,还在铁、金之间分别妄想执着,所以说是非良马,如果是良马的话,人家讲一句他就懂了,只要拿起棍子不用打下去,它就一直跑,这才是一匹好马。

我们按语说:至理一言已经告诉你了,汝尚不知荐引,奈何?还在这里「敢希垂示」,这僧智慧比较不具足,当然智慧是上一世所修的延续,如果上一世你修的都是在搞色身,像会发光, 气可 10分钟、10小时,而忘记修心、修智慧,那是世间禅定,没有用的!

我们佛法是讲要超越现实,内心毛病就在现实生活中去磨练,你不能光讲理论,讲要成佛、自度,讲了半天,怎麽成佛也不知道。成佛是修心来的,不讲最基本的,只讲些很深的佛理,天天讲理论,不知道如何去修,因为没有一条路指引你去修,到最後就是执着色身,那你跟仙道的守 鬼有什麽不同呢?是一样的!

那个时候要讲什麽法,讲时要修,修後不要执着、不要偏离。同学说我练身体呀!练宝瓶气很好,就天天搞宝瓶气,这就偏执於色身的用功,练气用功是没有错,但气是用来修心,我对那件事情看不开,就打坐念佛将气诱发起来,哦!这件事情我可以看开一点了!那个人心慌意乱时,不要在那儿六神无主,你可以自己解决,怎麽解决呢?多打坐、多念佛,气来的话你的定力就会增加一点,虽然不能全部抓住要点,但起码可以看开一点,不要在那里六神无主,在那里痛苦,要赶快选法用功。

为什麽会看不开?为什麽会对事情执着得不能放呢?就是因缘,也就是有业障来了。业障来时更要用功,磨刀!磨利一点,用来砍烦恼,祖师大德讲的「吹毛用急须磨」,吹毛宝剑用了还是要磨的,毛是很细很柔软的,要砍下去毛会断,那才是最利害的剑,但用了此剑还是要磨。所以你的智慧、身体的气机对那件事情用了心法以後,会累的,此时就要赶快磨,怎麽磨呢?不是去睡觉,是要赶快打坐、礼佛、拜佛,让丹田气机恢复之後,气通时灵性就提高了,身体气不通,灵性就没有了。

色身能恢复最好,但是在家居士比较难,上班、工作、夫妻之间等等的烦恼,所以要保持色身有个好境界是很难,此是居士的烦恼。反过来,你看得开的话,不直接去应付魔境,有气没气反正我都不在意,我就是不在意地耗着,那是超越了色身有气没气的境界,逆的解脱了。前几天讲人要死的时候,也许业障来了,也许是寿该尽了,丹田气会没了!丹田气没了,你还执着气很重要吗?就是气没有才会死,有气怎麽会死呢?所以人快死的时候,气就一直在消失。故要练心不要练气。

( 86 7 8 日 讲於 龙潭 )


[ 悟後功用行 ] [ 公案禅机 ] [ 首 页 ]